第(1/3)页 豫州,颍川郡。 晨钟初响,在一片薄雾笼罩下的颖川书院,依旧如同往日般宁静祥和,唯有阵阵读书声在山林间回荡。 虽说如今阴气弥漫四野,可书院内却感受不到一丝阴寒之意。 收藏了大量圣贤遗物的颖川书院,堪称文道圣地。 弥漫在书院各处的文道之气,足以隔绝一切魑魅魍魉。 可以说,放眼整个豫州,就没有比颖川书院还要安全的地方,哪怕是豫州府城也不行。 此时,徐庶正一人站在阁楼上,右手扶着剑柄,眺望远方云海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 铛~铛~铛~ 早课的钟声敲响,徐庶却仿若未闻,依旧立在原地。 “徐师兄...”抱着书籍的小童在阁楼下唤了一声,“院长说今日要考校《尚书》的《洪范》篇,去晚了怕是要被院长罚。” 徐庶并未回头。 “告诉院长,我晚些到。” “哦,好。” 小童挠了挠头,答应了一声后便着急忙慌地往学堂跑去。 学堂内,檀香袅袅。 荀淑跪坐在云纹蒲团上,枯瘦的手指摩挲着一卷泛黄的竹简。 听到门外的脚步声,老人连眼皮都没抬:“元直你来迟了。” “见过院长!” 徐庶躬身行了一礼。 “心中郁结,沉思一夜,故而来晚。” “哦?元直心中有何郁结?” 荀淑品了一口茶,继续看起了竹简。 徐庶上前一步,语气中带着一丝愠怒:“敢问院长,如今邪祟横行,百姓流离失所,书院既有圣贤庇护,为何不打开院门,接引百姓上山避难?” 听到这话,荀淑终于放下竹简,茶汤里浮沉的沫子映出他紧绷的下颌。 “你可知当年管宁为何要割席而食?” 荀淑没有回答徐庶的疑惑,反而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话题。 徐庶眉头皱了皱,不过还是回答道:“学生知道,但学生更知道孔圣厄于陈蔡时,仍与弟子分食藜羹。” 此话一出,学堂内的气氛陡然凝重。 荀淑缓缓起身,走到徐庶跟前,淡淡开口:“老夫知你何意,但颍川书院存续千载,靠的便是三条铁律——不涉党争,不纳俗客,不染尘劫。” 荀淑在“尘劫”二字上咬得极重。 “况且书院乃是文人清修之地,岂容凡俗喧嚣? 第(1/3)页